查看原文
其他

家长,请先信任我们

2016-11-11 人民教育

12      民小编说在孩子的教育成长中,教师和家长本应该做的应该是相互信任,互相理解支持,多加沟通,共同将祖国的花朵,培养成明日的栋梁。然而因为各方面原因,有些家长并不理解老师,这也让一些老师不再有动力去变着花样的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退其次选择“保安维稳”。一起跟随小编来看看这个年轻老师的心事吧~

我们学校艺术节有个合唱比赛,考虑到公正性,学校要求每班的参赛人数都要一样,这样一来,多数班级都会有几个孩子不能参赛。比赛结束那天,一位班主任兴奋地将学生合唱的照片传到了家校群中,马上就有家长愤然:“为什么我家小孩没参加合唱比赛?”于是,这位班主任就将学校的活动细则及班级选拔规则解释了一番。没想到家长更气愤了:“我觉得我家宝宝唱得挺好啊,凭什么就选不上?!”

其实,有经验的班主任都很怕这种没有硬指标的选拔,都是父母心中的王子、公主,选谁不选谁都难服众。


还是在学校艺术节上,我们班准备了一个全员参与的节目,当时,我的想法其实挺单纯的,就是希望孩子们能一个不落地都参与进来。由于节目需要统一服装,于是就一边排节目,一边指导孩子们上网找衣服。等衣服选好,价格基本都定下来以后,我就按规定发了《致家长一封信》,征询家长意见。
信发出去的当天晚上,我就接到了一个家长的电话,电话中,家长直截了当地对我说:“老师,我们家小孩不买这衣服。”
我可以理解家长不买,但家长却不明说不买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事后,跟孩子聊天,他悄悄地复述了家长的一段话,让我十分心寒。他妈妈说,那样的一套衣服老师一定多收了一倍的钱……
面对这样的回答我还能说什么?总不能上门去和他妈妈解释:老师真的没有想通过这种卑劣的方式挣学生的钱,但就算我去解释了,她会相信吗?
当然,能这样直接与老师沟通的家长,应该说还是比较客气的。毕竟,还有一些家长根本就不屑于与老师沟通。
同样是我们班的一件事。去年底,我意识到孩子们阅读量的问题,就想用一种共同阅读的方式扩大孩子们的阅读量,要以班级的名义集体订阅几种杂志。在报刊网上淘了好几天,终于找到了几种适合初中生阅读而且也不是很贵的杂志,大家可以共同阅读,相互交流。
订阅前,先布置学生回家要钱,平均下来一个人大概要交十块钱,想着就十块钱的事儿,就没有发《致家长一封信》。

任务布置下去的第二天,早上一到学校,校长就问我:“你们班收钱了?”


“你怎么知道?”我小小地吃了一大惊。


“我怎么知道?家长的举报电话都打到教育局了!”
没有发《致家长一封信》,的确是我的责任。但遇到这样的家长,我又该怎么办?去和他解释阅读的重要性?我都不知道打电话的是谁,显然他都不愿意跟我对话,我怎么解释?!再说,就算能够对上话又能怎样?我的观点他就一定认可吗?我通过长期的观察,才意识到孩子们阅读量的问题,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还有一些专业的步骤,要我把这些都详细地说给这位家长听,他就一定能同意吗?
记得我曾向家长们说过要孩子们多读课外书的观点,却引来了几位家长的极力反对,他们认为那是不务正业,毕竟课内的书都看不完,如果有时间就再多看几遍,哪有时间再去看那些课外书呀?!教学生有时候就像看病,是非常专业的事,需要从根上对全社会普及一些基本的教育观念,家长没有一颗渴望学习的心是不可能接受这些观念的。
今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准备带孩子们徒步去红花山,我的重点是想让孩子们用一双发现的眼睛看到平凡世界背后的不平凡,我跟孩子们一起为这次远足做着各种准备。由于涉及安全,我必须发《致家长一封信》,征询家长意见。第二天,信收回来了。一位家长不同意自己的孩子参加这次活动,这我能理解,但他的理由却是:红花山没什么好玩的!
对孩子的教育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事,教师当然要与家长经常沟通。但教师都是科班出来的,有教育学基础,也有专业课基础,还有长年的教育实践,如果是新入行的年轻教师,他们从师范院校毕业,还要有老教师带着,一点点开始摸索、实践。而家长呢?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遇到过不少通情达理的家长,他们能尊重教师的专业思路,也能感受到教师的真诚,理解教师的苦衷。但也遇到过一些家长,从专业的角度看,他们的教育观明显是错的,但还是会非常坚持己见;还有很多家长从一开始就对教师充满怀疑,他们会把从各方面接收到的负面信息都汇集在一起,戴上有色眼镜看教师。
这些家长是少数,但对学校教育的负面作用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因为他们往往都是以关心孩子的名义来束缚教师的手脚,让很多一线教师始终处在一种“动辄得咎”的工作氛围之中,不得不谨小慎微、畏首畏尾地工作……一位教师如果遇到了几位这样的家长,他还会变着花样地创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吗?
不会了,他很可能就更愿意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去“保安维稳”了。我想对这些家长说,不专业的教师有,不敬业的教师也有,但这些都是少数,教育体系内也有自己的一套评价体系,会不断地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清除害群之马。所以,请尽可能地相信教师,尽可能地与教师多沟通,学习更多的教育知识,给教师更多的教育教学专业自主权。(作者单位系安徽省繁昌县黄浒初级中学)



文章来源 |《人民教育杂志2016年第20期,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 | 程路

微信编辑 | 郑潇雨


文章精选

中国孩子已经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没跟上 | 关注

老师: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您要抱着孩子走到何时?

知道这5点,很多父母不忍心再骂小孩

开班级家长会太笼统,单独叫家长容易伤学生面子,不如试试这种方法哦 | 支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